他在「置于方外」的3万㎡小山头里,造了一栋隐居房子,让光、雨与自然穿梭其间

设计访谈2020-04-03
摘要:一群不能轻易被定义的人,他们拥有鲜明独立个性、拥有无限可能,拥有对世界充满向往的好奇心,他们阅历丰富亦或大胆年轻,而不缺的正是渴望改变现状的勇气与追求自由创作的决心,他们正是在设计滋养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

△「寻找设计神人」淘宝神人&躺平设计大赛

TOPPING DESIGN室内设计 —“年度空间设计神人奖”获得者

一群不能轻易被定义的人,他们拥有鲜明独立个性、拥有无限可能,拥有对世界充满向往的好奇心,他们阅历丰富亦或大胆年轻,而不缺的正是渴望改变现状的勇气与追求自由创作的决心,他们正是在设计滋养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

借此,躺平设计家推出「好设计·新势力」设计师访谈专题。每期会邀请中国极具代表性或是有影响力的新锐设计师,带来不同主题的设计作品,为有影响力的设计审美和生活品味发声,不辜负每一份好设计,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

本次躺平设计家「好设计·新势力」设计师访谈专题第一期,跟着我们走进建筑师 — 刘冠宏与他的作品《山坡之家》的故事吧!

01

「君子有道,隐而不藏」

将设计化整为零,打破思维局限空间

  设计依靠的不只是灵感  

  而是一种思考方式  


刘冠宏,建筑设计师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硕士

毕业后进入纽约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5年

2009年回到台湾成立「無有建築」工作室

对于进入建筑行业的契机,在刘冠宏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从小喜欢绘画的他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了建筑系专业。刚开始时,他与同阶段设计师一样停留在广义的建筑设计系里,慢慢到了35~40岁的阶段,他开始只做建筑。

而在2012年时,同年级好友找到刘冠宏,委托他为自己即将退休的父亲(林先生),在大自然的山里盖一所房子,以便在放下工作时享受清闲的山林隐居时光。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山坡之家》这个作品,并且该作品在2018年时获得了台湾室内设计大赛复层建筑的金奖


刘冠宏在作品《山坡之家》的设计上提出一个精神,曰「君子有道,隐而不藏」,是一句中国谚语,描述着隐居山林但能够持续贡献社会的君子典型,是对这项目对生命理想的期许,期望这住宅呈现一种成熟内敛却生机蓬勃的气质。

屋主林先生是台湾新竹本地人,在退休之际想要回归自然,便在距离高速几公里的这片新竹郊区的连绵小山丘里,找到了这个山头。


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一小块一小块地将这些土地购买下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整个环境,约3万㎡。


“林叔叔在台北市区有很好的公寓,所以我希望这所房子区别于都市,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自然。因此我将一个家化整为零,公共、私密,大空间与小空间拆开,让不同的空间之间有更多的自然介入。”刘冠宏希望把自然带到家里,不要与都市一样把自己关在大楼里。


在一个拆开的家之间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光的温度,空气的湿度与丛林鸟叫。


今天是否有下雨?

天空是什么颜色?

风吹散树叶,又飘向哪里?

.....

还有很多很多与自然之间探索的故事

都发生在这座山坡之家中

02

让光、风、雨、树与自然穿梭(家)其间

洗一个澡吧,就在星光与月亮之下

房子的设计是个现代建筑,材料选择最基本的钢筋混凝土,造型也非常简洁。

设计师的想法是先在架构上选择一个住宅量体,再分拆为四。用垂直于等高线配置,与地形进行各种碰触,以求得最多种不同特性的空间型态。

而分拆量体的同时也拆解了生活模式,让光、风、雨、树与自然穿梭其间,填满一日生活中的转换间隙,创造有别于都市的生活方式。

第一栋面对山谷开口,沿着山坡微微的翘起。
第二栋坐落在山脚下。

第三栋的尾部插入山体。

第四栋抬高,独立于整个山谷。

四栋楼既相互独立,不受干扰,又能将整体相连在一起,且每栋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功能。

第一栋属于林先生的儿女、孙子孙女以及亲友。


找一个好天气,顺着房子翘起的斜坡,把头靠在掌心上,找到最佳的放松姿势,或是思考或是发呆,或是为了观察云被风吹动时的前进过程。

到了晚上,告别太阳与鸟儿后,被风吹动的云朵把月亮唤醒。洗一个澡吧,就在星光与月亮之下。

第二栋留着拜访的客人。


这是第一个公共层级,它会在开口数过去的第2栋往下降,就在一楼停车场旁边,通过一个单独的通道就可以进入客房。

这栋房子跟外在可及性最高,但想要走到主人房或是客厅就比较难,给生活形成一个区隔。

第三栋是客厅、餐厅、厨房、酒窖及小孩游戏室的综合功能区,是最大、最宽、最高的一栋。

这栋的尾部插入山体,没有任何开口,它感受的是土壤中的温度和湿度,让林先生的藏酒得到很好的保存。


它也是一个中介空间把主人房挡在最里面,让主人享有一个较为尊贵的隐私和主控权。

第四栋主人房(林先生的私人空间)。

这是在山谷最里面的一栋,被第三栋挡住,在很多照片中完全看不到,也是为了保护主人的隐私。

从车库到这栋还有一条单独的通道,可以通向林先生的卧房、卫浴,还有他的健身房。

为了让人在室内就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然,房子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

而这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对空间私密性产生疑虑。其实关注到隐私有很多做法,比如室内家装的做法就是装窗/布帘,还有会控制窗户的大小和形式,或者干脆不做窗户开口,而对于刘冠宏来讲最建筑(好)的做法,是用本身房子的形状大小、角度去控制。

就如同山坡之家的四栋设计,第一用大洞挡住小洞,公众挡住私密;第二抬高建筑,从地面看不到你;第三用不同角度的墙,仔细去考量每个人站的位置,他会看不到你,你却能看的到天空、树。


虽然看起来只是将一栋拆成了四栋,其实每一栋都有微小的变化,包含着各种从不同方向观看的视角。

当你用窗帘去挡住别人时,你也被挡住看不到大自然,所以建筑本身是可以去解决私密的问题,不用再去考虑窗户的形式,玻璃的样式或是窗帘,而是从建筑遮挡的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

房屋建筑从水平方向,量体由谷外向谷内以公共私密区分进行排列,量体与山坡关系则有崁入、碰触与脱离等各种不同方式,满足内部空间使用方式。

垂直高度上,量体的高低错层配置,创造下方停车空间与上方活动平台。高层间,以斜坡与楼梯两种不同方式转折衔接,上层再以一虚体通道曲径连接各个室内,移动游走中,描绘原野坡林的身体经验。

房子拆成四栋以后,刘冠宏创造了非常多“半空间”,半室内半户外的空间——廊道、四栋的缝隙、推出去的阳台……既让人有所遮挡,也让风可以吹过,让落叶在你旁边飘落,让你会晒到真实的阳光。



03

设计是妥协的艺术

专业者与非专业者最大的冲突

《山坡之家》的设计形式,林先生没有经历过的,可能在台湾也非常稀有。在设计的过程中,林先生会有非常多的疑虑,包括从两栋楼之间经过时风会不会很大,是否会淋到雨,山林间是否会满是蚊子、虫子或蛇?

而刘冠宏则表示,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建筑师,他可以去想象和规划没有经历过的可能性与未来。而一般民众会用过往的记忆和经验来判断与衡量一个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是否合适。


其实这就是专业者与业主最大的歧异,设计师怎么样让业主相信,让业主感觉到那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是他要的。设计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讨论,甚至是争执,或是妥协,刘冠宏觉得这就是做与众不同的设计,最大的困难。


想在山林间盖一所房子,就要有面对有虫子或蛇的心理准备。不过根据学理上盖一所房子后,周围生态会被改变,这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情,当你改变了一个地方的小生态之后,一般来说本来有的东西会没有,本来没有的东西会出现,这是一个常理。

而设计师作为一个专业者,有系统性的学习是可以跨越过往的经验。不能够打包票告诉业主这些情况不会出现,需要诚实地告诉业主,最后的成功必须要在双方的讨论、理解与接受中完成。


林先生在这原本是荒地的小山头里整理、种植,学习与昆虫、环境相处,与自然相处。

看着这些心爱的植物缓慢生长,呈现不同生命的状态,也成为了林先生下半辈子的乐趣。

04

对话建筑师刘冠宏

我依靠的不是灵感,而是思考方式


 躺平设计家 :大部分出彩的设计都源于灵感,也需要激情,那您平时是如何汲取生活的灵感呢?

刘冠宏:建筑灵感很重要,但灵感不见得会在很前面出现。建筑设计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我们不完全是艺术家,我们还有预算等多方面需要考虑和控制,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做设计不是依靠灵感,我依靠的是思考的方式,系统与日常积累的学习,灵感才会出来帮你(当然也有不会出来的时候)。

 躺平设计家 :您认为大户型设计和小户型设计最大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着重点,怎么样能取长补短呢?

刘冠宏:两种心态,一种是设计师的心态要改变,它有一个开关,当你做大小户型时要有切换感。另一种是业主的心态,比如小户型,大家讨论的都是怎么最有效的利用,最经济,最合理,一个空间最好有弹性,收纳要充足。而大户型的业主会讨论一些比较抽象性,感知和精神层面的,不那么注重斤斤计较实用性。

因此在做设计时的思维,使用到的材料,细节,很多想法会不同。有时候你做一些细节不是为了可以多功能弹性使用或解决问题时,而是要做一种感知上的感应,这就是对设计者思维尺度最大的挑战。

 躺平设计家 :最后,您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可以分享给刚入行的青年设计师们?

刘冠宏:大家要多努力学习,不管是多做设计或看书。但阅读还是要分清所观看的内容是否能真正帮助成长,要学会“宁缺毋滥”的读书,看真正值得看的。不能仅仅是在有接单的时候去网络上找设计或者灵感,越容易取得的资讯就越代表普罗大众的程度,也代表大家都看到了,所以越难被取得的知识,常常是藏着宝藏在里面,它可能需要你付出代价才能得到,包括要花旅费去现场看展,包括要去买那本书才看得到。不要容易接受网络上的容易取得的资讯,资讯和知识是有很大的差别。

好的建筑需要是思考空间的本质,思考材料,思考空间哲学,而不是一些机械性设计或者模仿作品集,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如果观看作品集,则要多去看一些文字性的说明,思考设计师到底为什么这样设计,而不是看结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