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然」搬回家,将日光、景观及气流引入,还原家的本质

案例解析2020-05-19
摘要:随着移动,创造在同样的房子里,看见不同的风景

△「寻找设计神人」淘宝神人&躺平设计大赛 

 TOPPING DESIGN室内设计 “年度评审推荐奖”获得者 

躺平设计家推出「好设计·新势力」设计师访谈专题。每期会邀请中国极具代表性或是有影响力的新锐设计师,带来不同主题的设计作品,为有影响力的设计审美和生活品味发声,不辜负每一份好设计,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

本次躺平设计家「好设计·新势力」设计师访谈专题第九期,跟着我们走进建筑设计师张育睿与他的作品《回家》的故事吧!

01

以建筑师角度突破固有模型

人们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生活模式总是带著不安感

设计师与业主不应只谈论风格

而是更多的关注在生活与关系上

「张育睿」

东海大学建研所 硕士

张育睿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师

2019 德国 IF DESIGN AWARD

2019 金点设计奖 "年度最佳设计奖"

2019 台湾室内设计大奖TID “金奖”

2018 日本 Good Design 设计大赏

2017 意大利 A' Design Award银奖

2017 台湾室内设计大奖 TID 奖

张育睿毕业于东海大学-建研所,由于从小受父母的艺术薰陶,自然而然的使他往艺术这个方向深入发展。

在读期间,张育睿考取了台湾的建筑师执照,这也使他在往后从事室内设计时带入了不少建筑师角度。身为台湾人的他,对于目前的(台湾)设计市场,他认为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及产业样貌,但他却希望能以不同的方向切入,并且希望借此发展出一些有别于现有市场的模式。

正因如此,在初期尚未有太多作品时,张育睿团队的经营变得相对困难。他希望设计带有浓厚的实验性、重视环境及室内微气候、打破各种界线(室内外界线、生活的界线等)能重塑生活、人与空间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在初期会因为无法想像而导致与客户沟通时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即使这些实验性与突破对公司来说是很棒的养分,但在经营的初期的确是会遇到较多困难。某种程度上比较小众,人们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生活模式总是带著不安感。

因此张育睿团队常通过3D、实体模型等等来说服业主,也因此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也导致每个案场设计的时间拉长。

就如本期的案例《回家》,张育睿团队希望将绿建筑设计手法导入室内设计案中,运用无界限的环状动线贯穿室内,将所有牆面打开提升自然通风效率,并利用植栽作适度的遮阳,借此引进舒适的光线、清新空气及环境绿意。

*绿建筑:在建筑生命周期(指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过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之建筑。(来源360百科)

02

放大公共空间尺度

将日光、景观及气流引入室内

随着移动创造在同样的房子里,看见不同风景

▲原始结构图

▲平面布置图

房屋信息

户型: 三室两厅两卫

使用面积:138.8㎡

房屋位置:台湾省台中

材料应用:莱姆石泥墙、侧柏实木、生铁

案例重点整体设计概念,是希望打破一般公寓的固定隔间,放大公共空间尺度,让视感舒朗延伸,透过将靠外墙墙墙面切除,留出人、光与风的通道。

依着窗外树影摇曳,再引进日光、景观及气流的同时,也创造视觉的延伸与不同的行为模式的延伸。随着移动,希望能创造在同样的房子里,看见不同的风景,塑造出贯穿腹地的廊道与开放场域,让空间感受更加丰富,进而影响使用行为。

材料的运用上,设计师试图降低室内材料的种类,主要以莱姆石泥墙、侧柏实木与生铁为主,希望以低限的设计手法,让空间回归生活本质,创造无压的生活环境及素朴质感。

客厅打破一般的格局,通透的阳光与气流更好地在室内流动,让舒适的气温降低空调使用频率,减少能源耗费。

屋主一家四口,希望创造一个有别于一般公寓空间,提供孩子们更自由的成长环境。即使是公寓,而非新建案件,但阳光与空气的流动以及家人间情感的交流还是张育睿团队最在意的环节。

透过重整一般公寓的制式隔间,打开物理空间界线,拆解生活,让生活随意进入不同尺度,并让视感与体感延伸。

透过切除外部墙面,制造出人、光与风的通道。在引进日光、景观及气流的同时,促使不同行为模式与事件的发生。

塑造出贯穿腹地的廊道与开放场域,让空间感受更加丰富有层次,进而影响使用行为。在现有的住宅框架里,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这块置物铁件的运用上,设计师希望以更细致更具穿透感的方式呈现,并让收纳方式更具弹性,穿透感是贯穿本案的设计原则,希望透过这样的设计手法,让使用行为及视觉更为自由、无压。

创造家人的共享环境,重点在于分享生活与创造氛围,借由不同高层的活动。

地板的、卧榻上的、储藏柜所制造出的高低差洞穴空间以及大长桌与吧台围塑的工作区,创造家人在不同角落共同生活的场域,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程度,让家人能真正地在同一个空间共享生活。

整屋的天花板、廊道卧榻、架高地板、茶几制作等用侧柏实木作为主材,同时一切强调去造型、无雕饰,实木也完全不上漆,搭配生铁的粗旷原始质感,重视裸呈自然美感。

莱姆石泥墙与不上漆的实木除了呈现自然质感外,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多孔隙的空间,借此吸收空气中的湿度与湿气,不仅让室内用户的体感温度更舒适,也更健康。

03

对话 张育睿

以一种宁静的方式呈现家的空间

还原家与空间的本质

 躺平设计家 :有些设计项目表面精美,细节却经不起推敲,业主住起来并不舒服,那您在创作《回家》时是如何在“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关系中权衡与定义的呢?

张育睿建筑或空间设计有别于一般的艺术就在于”人”,与其说功能性,我认为更贴近的词是”生活”,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活模式不进相同,相处模式也有异,但我认为在生活与艺术性上其实不存在冲突,建筑师与设计师的工作在于以更具”艺术性”的设计手法演绎各种不同业主及空间之间的生活,重点在在于坚持初衷与沟通。

以《回家》一案来说,我们自一开始便希望呈现一个有别于市场上的设计,以一种宁静的方式呈现家的空间,还原家与空间的本质,希望创造一种极简却又粗旷的美学,所有会因为功能而产生的问题都必须依附在这样的设计原则下来思考解决方案,也因此,通过充分的沟通,让业主了解到我们希望创造的环境后,”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冲突便不复存在。

 躺平设计家 :好的设计可以体现幸福的质感。您的获奖作品《回家》具备哪些元素?与当下的瞬息万变的流行有著怎么样的联系?

张育睿我们希望在“回家”这个作品中展现”共享生活”、”低限设计”、”还原本质”等几项设计特质,以另一种宁静的方式诠释现代生活。让使用者真切的感受到”慢活”与”自然”。

虽不在当下流行的风格,但我们希望空间使用者能在空间中受到”舒心”,借助极简且原始的风格,感受到阳光的变化、风的流动、家人的互动等,还原生活与空间的本质。

 躺平设计家 :大部分出彩的设计都源于灵感,也需要激情,能跟我们分享一个您觉得相对满意的作品的创作历程吗?

张育睿在去年我们完成了一个以”树屋”为构想的案子,所有的房间与共享生活的平台悬吊在空中,像树屋一般,并透过各种”孔隙”设计去模仿自然界的关系,让一个都市住宅更有机有趣,创造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有机风格。此案打破了现代住宅空间的既有生活模式与界限,让家人们能够用不曾想像过的方式陪伴彼此,是我们认为去年完成非常有趣的设计案。也被ArchDaily网站选为2019年50 best houses。

 躺平设计家 :您设计过那么的优秀作品,您认为大户型设计和小户型设计最大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著重点,设计师如何做到思维的转换呢?

张育睿我认为两者之间并无二致,对我们来说,实验性、生活感的塑造是在不同的空间提案中,我们所要执行的重点。差别在于小户型设计需要更加的考量到空气的设计,也就是空间感的创造,我们必须让小案件不要因为过多的机能而让空间看起来太过拥挤,适当的让空气感产生,留白,创造流动感,都会是小户型最重要的设计要点。而大户型虽然比较不会有这种问题,但容易因为尺度大而产生大而无当的设计,在空间感与空旷之间需取得平衡,并维持家空间应有的氛围。

-The End-

▲更多设计干货/资讯/解析/活动

欢迎关注【躺平设计家】官方公众号